时间: 2023-08-18 20:12:28 | 作者: 城市照明规划
治理,深圳为破解这一些难题作出全新探索。6月11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深圳市(2020-2035年)》规划草案,邀请市民和各界人士提出建议和意见,公示时间为1个月。在草案中,深圳提出一系列规划:到2035年规划非流动人口1900万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230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05平方公里以内;规划新增各类住房200万套以上,公共住房比例不低于新增住房总套数的60%;全市建成公园1500个以上,实现居民5分钟可达绿色开敞空间;全市以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为主的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规模不少于170平方公里,完成有机更新不少于150平方公里;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本次总体设计是深圳经济特区40年以来第四版法定的总体设计,也是国家规划体制改革后第一部覆盖全域全要素“多规合一”的总体设计,是面向2035年长远发展、统筹全市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深圳市域范围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以及城市开发建设的所有活动的法定依据。
规划明确将“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美宜居幸福家园”作为2035年的城市愿景,制定了2025年、2035年、2050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以及2035年的城市发展规模。规划主要内容有目标定位、区域协同、空间格局、生态结构、民生服务、创新发展、陆海统筹、风貌文化、支撑体系、规划实施等十个方面。
据项目负责人邹兵介绍,本次总体设计无论与过去编制的城市总体设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还是与国内外其他特大城市的规划相比,都有十分不同的特点。 更突出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早在2005年,深圳就在全国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本次规划全面加强海洋、水系、森林、耕地、湿地等全域全自然要素的统筹保护利用,创新高度城市化地区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式,在绿色低碳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和能源结构优化方面做探索,为率先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构建陆海一体、蓝绿交融、和谐美丽、安全高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更加强调空间资源利用的提质增效。深圳是全国最先遭遇空间资源紧约束的超大城市,也是空间发展模式最先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的城市。本次规划精准投放增量空间要素,将有限的新增用地指标向居住、教育等民生设施用地与全市重点发展片区倾斜,大力推动以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为主的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强地上地下立体综合开发,实现资源利用从二维平面空间向三维立体空间的更高效方式转变。 更看重全球视野下的区域协同发展。深圳要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历史使命。充分研究和借鉴世界一流湾区和全球标杆城市的发展路径,客观评估大湾区不同城市的特点,从区域协同发展的不一样的层次、不同维度制定空间策略,特别强调做实深圳都市圈。同时,高标准规划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探索区域深度合作新模式。
更加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有温度”的城市建设。深圳经历了40年的快速地发展,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设施方面的短板依旧存在。本次规划在空间资源配置上加大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并提出了2035年要实现的一系列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更看重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水平。本次规划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新趋势,更看重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调整完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和灾害风险评估,综合运用5G、大数据辅助决策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方法,建立“数字孪生城市”,探索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规划方法,努力探索城市智慧化运作的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