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通报今年2月以来全市电瓶车火灾案例及涉事品牌,并提示广大市民,按照使用说明在室外充电场所规范操作充电,切勿携带电池进楼入户。
据通报,今年2月以来,北京市共发生电瓶车火灾28起,环比上月减少5起,降幅15%,未发生亡人火灾。
从起火状态看:停放充电中起火9起,停放未充电状态起火9起,行驶中起火10起。
2月22日,家住通州区玉桥街道新通国际花园北区的刘先生在楼下充电桩对其电动车电池进行充电时,发现充电桩持续出现自动断电断充的情况,便将电池拿入家中置于客厅进行充电。
14时40分许,孩子发现充电中的电池冒出了白烟,立刻提醒家人。随后,刘先生将电池拿到走廊,仅几秒后,电池发生多次爆炸。所幸发现、处置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起火车辆及电池为事主于2021年在网络站点平台“致跑王工厂自营店”商铺购买的“致跑王折叠电瓶车”及原装电池。
消防救援人员推断,刘某的电瓶车电池在楼下充不进去电,是因为智能充电桩检测到电池已然浮现故障,故自动断电,致使电池无法在充电桩进行充电。
据悉,目前多数公共电瓶车充电桩设有智能检测和断电保护功能,在电瓶车电池发生电气线路或电池故障时能够智能断电。车主在发现无法充电、充电时电池发热量过大、有塑料加热或焦糊味道等情况时,应当立马停止充电,前往正规维修点进行仔细的检测并更换原车原装原型号的电池和配件。不可自行改装、维修蓄电池,更不要将电瓶车或电池拿到室内停放或充电。
电动自行车电池一旦起火,往往爆炸燃烧,产生大量有毒高温烟气,当周边堆积了可燃物时,火势将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造成锂电池爆炸重要的因素为短路。在使用的过程中,碰撞、改装、电池质量不过关、不一样的品牌混用等情况都会造成电池里面损伤,即使在不充电、不使用的状态下,已经损伤的电池也会出现内部短路从而引发火灾。当长时间或通宵进行充电的时候,更会增加其发生内部短路的风险。同时,电动车上部件多为塑料制品,一旦起火,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因此无论是电瓶车还是其电池,都不可进楼、入户停放或充电。
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锂电池热失控后,用脸盆泼水或使用干粉灭火器、沙土都没办法阻止它继续燃烧或爆炸。只有等热失控反应结束后,才会熄灭。
而电动车电池容量又很大,这样的一个过程会比较长,不等它熄灭,家里的物品早就被引燃,造成更大规模的燃烧了。
3分钟后,火势进入猛烈燃烧阶段,温度高达1000℃,有毒的热烟气顺着楼梯以3至5秒每米的速度向上蔓延,产生烟囱效应。
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都制定了针对电瓶车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地方性技术标准。另外,我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即将出台。
据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查询到的消息,2022年由工业与信息化部组织起草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瓶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已完成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目前正处于审查阶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何鹏林:按照项目计划,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今年发布。本标准将填补国家层面对电瓶车用锂离子电池安全质量监管的技术是依据空白。标准发布以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
1.严禁购买不合格电动车及配件。不合格、非标或超标的电动车、电池、电线、充电器,会增加火灾风险。
2.严禁擅自改装。擅自改装电池、加装音响、照明等,易引起线路超负荷引发火灾。
3.严禁不按规定停放。严禁在未落实防火分隔、监护等防范措施的住房、地下车库和地下室、半地下室内停放电动自行车。
4.严禁在非规定区域充电。严禁在人员密集场所和住宅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架空层、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充电,不能将电池带回家充电。
5.严禁“飞线充电”。严格禁止采用私拉电线、乱装插座等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方式为电瓶车充电。
6.严禁在易燃品附近充电。电动车充电要远离易燃可燃材料搭建的电瓶车停放场所和易燃易爆物品。
7.严禁长时间充电。车辆应避免充电时间过长,整夜充电且无人看管,一旦电池、电线等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极易引发火灾。
1.应从正规渠道购买通过CCC强制认证的电瓶车,使用原装电池,不要自行改装、更换,如需维修、更换,要到正规售后服务站点;
2.应使用原装充电器、正规充电柜对电池进行充电,以避免充电电压不匹配导致过充电;
4.对于使用多年的老旧电池,尤其是已然浮现鼓包、漏液、发热的电池要按时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