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记者从潍坊市城市管理局获悉,备受市民关注的“亚星桥”重建工程有了新进展,目前设计的具体方案及效果图出炉,新桥“沿承原桥文化,重塑时代新颜”,记者发现,新桥将去除现有的“球形”元素,新桥命名拟改回旧名“东风桥”,目前方案正在公示中,市民有什么建议可在6月17日前发送至城管局邮箱。
桥梁设计风格沿袭原东风桥风格,主要设计理念包含三方面主要内容:一是“沿承原桥文化,重塑时代新颜”,保留原桥独特的历史风貌,契合周边街区肌理、人文风格,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符号。二是借新建之机尽量复原东风桥原貌,采用空腹式拱桥,传承历史、保留记忆,与潍县城厚重的历史底蕴相得益彰。三是在细节上融入潍坊文化特色,如护栏中间采用风筝剪纸元素,人行道采用潍州十景文化浮雕等。
据了解,亚星桥现状桥梁主桥跨径为3×31.6米,桥面总宽为43米。中幅桥宽17米,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两侧加宽桥各为13米,为刚架拱桥。现状主桥已使用50年,随着城市交通量的增大,桥梁承受荷载逐步的提升,桥面维修逐渐频繁。进行仔细的检测后发现,部分主要受力构件产生裂缝超过限值,部分重要构件承载能力会比较低。检算结果为,拱顶拱肋抗弯强度已不能够满足现状桥梁通行承载要求,故立即采取限载措施保障桥梁安全运行。
2018年,潍坊市政府对桥梁主体做加固维修后情况有所改善,但原桥承载能力不够问题无法完全解决。从桥梁检测报告和实际运作情况分析,现状桥梁已无法继续通过加固维修的方式,使其主要受力构件承载能力达到现行规范要求,因此需对桥梁进行拆除重建,提高桥梁承载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通行安全。
至明代,进士陈调元倡建三十孔石桥,名曰“青龙桥”,后毁于水患,遂改建季节性木桥。1934年,潍县人潘云亮主持修建了潍县历史上第一座具有现代概念的城市桥梁,定名“朝阳桥”,后成为潍县开埠后第一个最具象征意义的标志通建筑,百姓习称为“天桥”。1948年,潍县解放后,为纪念王若飞烈士,将“朝阳桥”改名为“若飞桥”。1973年,随桥梁两侧道路拓宽,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双曲拱桥,定名为“东风桥”。1994年,为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再次拓宽改造,在原桥基础上增建两侧加宽桥,由亚星化工集团出资冠名为“亚星桥”。亚星桥的建成,象征着潍坊这座历史悠远长久的古城迈进了新的时代。一城山水一城诗,白浪河上的“亚星桥”多年来一直是潍坊一张亮丽的名片。
据介绍,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东风”象征着新时代城市腾飞的力量;“忙趁东风放纸鸢”,“东风”契合了潍坊的城市文化特色。本次新建桥梁是对原东风桥历史背景和文化的传承与回归,因此新桥拟命名为“东风桥”。通过这座桥梁,潍坊人很自然的就能联想到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联想到白浪河两岸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以及勤劳智慧的潍坊人民创造的灿烂文明。